太师太傅太保第一叙事《汉官仪》云:太师,太傅,太保,皆古官也。殷太甲时, 伊尹 (《初学记》人物)为太保;纣时,胥余为太师;武王克殷作周官,立太师、太傅、太保为三公。(应劭云:太师,天子所师法也。太傅,谓傅相天子于德义。太保,谓保安天子于德义,旧说以司马、司徒、司空为三公;周以司马、司徒、司空、司寇、冢宰、宗伯为六卿;遂以师、傅、保为三公。)《书》云:维兹三公,论道经邦是也。太师在太傅上;太保次太傅,无官属,与王同职,无不总统。《礼记》云:三公无官,言有其人然后充之,无其人则缺。( 周武 (《初学记》人物)王时,齐太公为太师;成王时, 周公 (《初学记》人物)为太傅,召公为太保。)秦汉之际,并无其官,至高后唯置太傅。(王陵为太傅。)汉末以大司马、大司徒、大司空为三公。立师、傅、保之官,位在三公上,崇号为上公。(平帝时,以孔光为太傅,迁太师、王舜为太保,马宫为太师。)东汉已后,皆以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为三公,(太尉与大司马恒不两置,历代或以太尉或以大司马为三公。)师、傅、保常曰上公。后《魏书·官氏志》云:後魏尊师、傅、保为三师。《五代史·百官志》云:北齐因後魏亦曰三师,后周依周礼,又以师、傅、保为三公;隋初又为三师,炀帝废之。自汉魏以来,皆开府置寮属,至隋省寮属。
事对【三足六符】《环济要略》曰:三公者,象鼎三足,共承其上也。《汉书》云:六符。孟康注曰:泰阶,三台也;始三星,凡六星也。六符,星之符验也。应劭云:《 黄帝 (《初学记》人物) (《初学记》人物)六符经》曰:泰阶,天之三阶。
【黄阁绿纟戾】沈约《宋书》云:三公黄阁前史无其义。臣按:《礼记》云:士к与天子同,公侯大夫即异。郑玄注云:三公之与天子,礼数相亚,故黄其阁以示谦,不敢斥天子。疑是汉末制也。《晋官品令》曰:三公绿纟戾绥也。纟戾音戾。
【槐位台阶】《周礼》曰:三槐,三公位焉。台阶见上。
【法三光象五岳】《韩非》曰:背私曰公,三公象鼎足也。数三者,法三光。《春秋汉含孳》曰:举三公象五岳。
【理阴阳节风雨】《傅子》曰:三公者,佐天子理阴阳。刘向《说苑》曰:三公正天下,调阴阳,节风雨。已上三公、三师事。
【经邦事秉国均】《尚书》曰:立太师、太傅、太保。孔安国注云:师,天子所法也,佐王论道,以经纬国事。有德乃堪之。《诗》曰:尹氏太师,维周之氏,秉国之均,四方是维,天子是毗,俾民不迷。郑笺云:毗,辅也。言尹氏居太师之官,持国政之平,维制四方。
【毗天子备国师】《诗》云:天子是毗见秉国均注中。《续汉书》曰:赵典笃学博闻,宜备国师。国师即太师也。
【燮阴阳经礼乐】《尚书》曰:立太师、太傅、太保,惟兹三公,论道经邦,燮理阴阳。《孔安国传》曰:师,天子所师法,惟三公之任。佐王论道,经纬国事,和理阴阳。《大戴礼》曰:天子不论于先圣王之德,不知军国畜民之道,不见礼乐之正,不察应事之理,不博古今之典传,不闲于威仪之数,礼乐无经,学业不法。凡是其属,太师训之。
【训帝躬持国政】应劭《汉官仪》曰:平帝元始元年,孔光以太师见授。太后曰:“太师先圣人之后,道术通明,宜居四辅职,训导帝躬。”持国政事见秉国均注。
【得于